• 电话:023-81925800
  • 传真:023-81925811
  •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兰馨大道111号

地研论坛

科技创新“加马力” 跑出九所“加速度”(陈立川)

2020-04-27 16:48:39

九所党支部书记、所长   陈立川

 

编者按:改革发展的使命要求我们全方位、全领域不断优化、深化和拓展工作举措,这同时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指出的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先哲用自然状态、生活现象来譬喻灵活的意义,隐喻前进前行、创新创造的运动中所蕴含的生机聚缘、优术,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离不开科研队伍的众人拾薪,去推动技术优化进步;悟道、修身,在学习实践中的领悟又将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自身水平……在这条道路中,需要突破层层关隘方可跑出加速度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成为主导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基建、区块链正占领着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制高点。牢牢把握历史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九所蓝图,是应对变局行稳致远、守正出新的核心要义。

 

一、以为引,掌握高质量发展的巨椽妙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正面临产业吃紧,技术关口前移的现状。以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方法,已然成为公众视野最受追捧的产业新星,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及智能监测预警体系必将成为如何管控地质灾害防治的标准答案。

重庆兼具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享有山水之城的美誉,但是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孕育了复杂多样的地质灾害,也让重庆跻身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战场。地质灾害诱发公共安全的思考是关乎区域永续发展的必考题,因此立足重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地研人不可懈怠的历史使命,也是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的时代课题。一张蓝图绘到底关键在于要掌握高质量发展的巨椽妙笔,这支妙笔当以为引,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核心利器。

近年来,九所秉承生产带动科研、科研促进生产的发展理念,以平台建设为依托,打造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科技高地,在重庆这片热土上,探索解决科技防灾的新路径,带头跑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我们以驰而不息的专研精神,慎终如始奋战在科研一线,自主研发了“InSAR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中长期监测技术并在重庆率先建立了适用于地形起伏、气象复杂区域的InSAR早期识别技术体系,提升了InSAR技术在复杂山区的形变测量能力;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监测,开创了地质灾害防治从传统人防人防+技防转变的新局面;开发了地上地下全矢量三维建模技术,解决了地灾防治行业不同比例尺数据融合、地质要素智能划分及地上地下拓扑一致性等建模难题,开创了地质灾害防治BIM技术的先河。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我们牢牢扭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把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扛在肩上,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在科技创新的赛场上奋力前行。

 

二、以为本,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科技创造价值,人才铸就辉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更是探索科学路径导航仪,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人才高度,专研科技深度,是汇聚新时代科研事业磅礴力量的不竭动力。

提升人才高度关键在精,着力培养一批素质过硬、本领过硬的人才和团队,是形成人才领先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则是专研科技深度关键之举。长期以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在全所范围内营造科研之风,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指示批示精神,引导科研人员守初心、担使命,充分发扬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三、以为首,打造产学研用生态群

---集聚发展是整合科技要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形式。近年来,九所把开放合作放在首要位置,在修炼自身内功的同时,以创新平台为聚合器,积极整合外力,借智借脑,构建产---生态集群,形成了助力九所创新发展新的增长极。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国内10余所科研院校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与重庆大学联合成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中国矿业大学合作建立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我们把合作共赢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携手画好科技创新的同心圆,以捆绑式发展思路,共同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领域创新升级。

 

四、以为擎,激发科技创新源动力

在科技创新的维度里,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合作是路径,制度则是引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体制,是激发科技创新的原始动力,也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重大难题。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产学研用联合创新机制、科研评价考核机制,每一项机制的模糊定义都将成为束缚科技发展的桎梏。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创新后劲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是缺乏制度创新的突出证明。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国家对科研体制机制的深入改革,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选择高校就业或者自主创业,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多地出台政策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掀起了科研人员二次就业的新浪潮,也成为了制约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瓶颈。在以人才为砝码天平秤上,政策失衡导致企业在科技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逐渐弱化,保守退避、固步自封的政策模式编织成制度藩篱,将科研人员牢牢困守在高耸的院墙里,以至于院墙内外的人嗟叹创新的康庄大道上,每每向前一步为何总是踌躇迟疑、寸步难行?

科研院所缺少制度创新信念和勇气、缺乏灵活应用国家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也必然失去激发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以及参与市场竞争的可行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贫瘠的土壤里开不出娇艳的花朵,落后的制度下结不出科研的硕果,只有从制度上革新,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营造生机勃勃的创新环境,才能让每位从业者在纷繁复杂的时局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让地研人科研堡垒上的成果熠熠闪烁。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科技创新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风帆指引,加足马力、激流勇进,才能中流击楫、破浪前行,奋力跑出九所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