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家”人间烟火的执念
学生时代,一个开家长会的日子,我走进班主任办公室,还未开口,班主任就先说道:“你妈妈给我打了电话了,家长会还是你自己开,快进教室坐着吧,我马上就来。”我点点头,转身走进几乎都是家长的教室,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家长觉得奇怪,如我这般的还有好几个同学,许多年后,我才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儿童”。
犹记得那时候有一次作文题目是“你长大了想做什么”,我洋洋洒洒地写了八百字,中心思想是最想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主要内容是想像的生活点点滴滴,结果可想而知,终是随了心,偏了题,那一次的语文成绩不合格。
其实村里的那些时光并不孤独,田野里、山坡上、溪流边、草丛处,时时晃荡着我和小伙伴们嬉戏玩乐的身影,外婆也给予了我满心的疼爱与将就,但总会有一些时刻,缺失感如同藤蔓般慢慢缠绕,勒的心生疼。幼时的留守经历对我影响到底是大了些,待到我做了母亲,闲时总想着陪伴孩子,不然就觉得对不起他。我想,这大概是在治愈自己的童年吧。一屋几人,三餐四季,倾情于“小家”的人间烟火,于我而言,仍是那篇作文最诚挚的作答。
护“大家”灯火通明的奉献
今年,是我离开象牙塔步入社会的第九年,回想考大学时选专业,仅仅是因为那年盛夏,家不远处造纸厂排放的浓烟挡住了天边一小片蓝,让门前的栀子花香混进了一丝臭味,就选择了环境工程,想着要学成归来,整治“恶源”。如今,那个“恶源”早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不复存在,那片土地也已被改造成公园,成了家乡人饭后消食好去处。虽然我未能如愿出力,但我想,这一系列的举措落地,定是有人践行了同样的初心。
我的工作伙伴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将青春献给山川河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倾心尽智守护一方百姓。他们中,有还未成家的小伙子,也有子幼父老的顶梁柱。谁不想,在日落余晖中归家,在饭桌上听妻儿的闲言,亦或父母的唠叨。但背起行囊,他们前行的方向却是家的反方向,仪器图册成了“最亲密的伙伴”。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地质工作者。
当疫情肆虐,有天使身着白衣,逆行而上,与死神搏斗,争夺万千生命;当大火无情,有勇士披甲上阵,争分夺秒,只留下年轻的背影甚至定格的年龄……从未有理所应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各行各业的平凡人舍弃了“小家”的人间烟火,我们未许盈尺之辉,他们却报以万家灯火通明。
他们,是普通人,却是维系这盛世安稳最蓬勃的生命力。
谱国家盛世繁华的乐章
如今,晴空万里下山河壮丽,红旗招展下盛世当前,我们在历史书中看到的寥寥几页,简短概括了无数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一生。然而,透过历史长卷中的时光残影,我们看到,山河破碎时,家是一种奢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百废待兴时,家终于有了房子,承载了亲情,他们却不住在那里,变革岁月里,家终于成了见证,记录了时代的变迁与民族的进步。
我很喜欢余光中先生的一句话,“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涛涛向东,民族的意识永远向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孔孟路过人间,礼仪文明绵延千年;李杜路过人间,名诗古词传诵至今;将士路过人间,沙场英骨扼紧敌人前进的脚踝……路过人间的思想者、创作者与英雄们,以凡人之躯,留下“神迹”,这世间已无他们的身影,但盛世繁华里的每一抹中国红,都是在传承他们的信仰。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盛世繁华的乐章仍在谱写。于是,有了嫦娥飞天、蛟龙入海、天眼观星、北斗组网、“祝融号”登陆火星、14亿国人共战疫情……咿呀学语的稚儿,脖系红领巾的儿童,庄严宣誓的青年,两鬓斑白的老人,终会路过这人间,唯有不啻微芒,造炬成阳,方不悔走这一遭。
回眸处,有“小家”的人间烟火。侧视时,得承逆行者倾力守护。凝神望,是先辈精神的传承。吾辈,是否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